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了世界,也改变了传统的科研和学术交流方式。从3月开始,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党支部联合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开拓灵活方便的线上交流方式,动员研究院党支部成员和积极分子广泛参与,与行业各大协会学会、在线培训、直播平台合作,举办了系列化“党员线上公益讲座”,分享研究院的学术思考、科研成果、实践经验,并与业界同行进行交流互动。
截至目前,研究院“党员线上公益讲座”已举办了15场,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万,主题涉及综合能源、电动汽车、清洁能源、储能、能源标准化、能源经济、能源政策法律、电力市场等,对于疫情期间研究院与业界同行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回顾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并提供回放链接。
第1场
【时间】:3月6日
【题目】:数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能源系统的顶层设计
【报告人】:王永真,博士,创新解决方案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主要从事能源互联网及综合能源顶层设计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先后全程参与国家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验收与总结、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白皮书、能源互联网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主持及参与相关国家及企业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内容简介】:从智慧能源的方法论:产消者视角和综合能源系统的视角,就“新基建——数据中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分享。报告大纲:1)数字经济,未来已来,能源系统数字化转型态势;2)云大物移智链驱动的数据中心的能耗现状与预测;3)产消者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4)计及天然气的数据中心综合能源系统的顶层设计。
第2场
【时间】:3月18日
【题目】: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新突破
【报告人】:张罗平,工程应用研究室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清华同方总部信息中心主管。长期从事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健康管理领域工作,积累多年创新开发经验,跨界整合实现能源互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插座,打造出“公共场所用电精细化管理商用云平台“。
【内容简介】:1)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2)充电技术现阶段的几种形态,包括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便携充电线、电池整体换电;3)充电技术新突破的几个方面,包括智慧共享插座的系统构成,成本、审批、按照难度,信息化程度、互联互通的实现、停车位改造微型加电站等。
第3场
【时间】:3月18日
【题目】:谈谈综合能源那些事——六大典型案例分析
【报告人】:延星,博士,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研究员,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技术副总监,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互联网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电机工程协会高级会员,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金钥匙国际荣誉协会(Golden Key)会员,工程师之戒(Iron Ring)会员。
【内容简介】:报告总体介绍了综合能源服务在能源的全生命周期中,在源-网-荷-储不同阶段可以开展的实际业务。然后以唐山分布式供暖项目、青岛绿色数据中心项目、北京海淀北综合能源项目、东莞松山湖项目、大庆市综合能源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项目六个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综合能源服务在分布式供暖、绿色数据中心用能、商业聚集区节能减排、高新园区能源安全、城市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区域多能协同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第4场
【时间】:4月17日
【题目】:综合能源系统需求分析方法初探
【报告人】:訾振宁,工程应用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综合能源系统研究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曾经就职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柔性输电和优质配电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二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与电力行业标准编写两项。
【内容简介】:1)需求分析方法,提出重点介绍的综合能源系统需求分析方法;2)充分调查研究,包含愿景构思、目标提出和资源禀赋分析等内容;3)多能负荷预测,包含预测基本理论和电、热负荷的预测技术等内容;4)先进技术策划,包含仿真技术、微网技术、储能技术等的介绍。
第5场
【时间】:4月29日
【题目】:能源互联网标准化研究
【报告人】:王磊,博士,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互联网规划、标准化等工作。参与能源互联网规划课题1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13篇;起草能源互联网等相关标准5项。
【内容简介】:报告总体介绍了能源互联网标准研制背景,分析了能源互联网标准体系架构,重点讲解了清华大学牵头起草的三项能源互联网标准。2016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12项能源互联网标准的立项公示,随后能源互联网总则发布,《T/CEC 101.1—2016 能源互联网 第1部分:总则》,其余第一批标准已公开征求意见两次以上。其中清华大学牵头起草的能源互联网术语、用例、系统评估三项标准已形成报批稿,预计今年年底发布。
第6场
【时间】:5月7日
【题目】:掘金电动汽车充换电第二次浪潮
【报告人】:赵东元,博士,工程应用研究室研究员,从事能源转型政策、能源互联网技术路径的研究。正在推动多个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方案及实施。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多次,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近30篇,获得专利20余项。主创的《“互联网+”电动汽车充电分时共享社区服务平台》获得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第五届青创赛金奖。
【内容简介】: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动汽车充电生态是什么样的?当前竞争格局下后来者还有无机会?能源互联网中的EV充电还有什么新技术?
第7场
【时间】:5月20日
【题目】:能源政策法律体系与技术应用案例
【报告人】:张绚,博士,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副研究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政策所博士后,资源与环境法学硕士。主要从事能源技术经济分析及政策研究,参与国家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二十余项项目,发表SCI、EI及核心期刊论文13篇。
【内容简介】:报告总体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研究方法,分析了2014年到2020年中国六百余项相关政策法律,构建了“政策组合-相关产业-发展方向”多维度的能源互联网政策法律体系。2020年《能源法》是能源革命重要里程碑,通过政策热词分析未来建议加入能源互联网。“十四五”是国家经济激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自愿行动落地的关键期,补贴退坡后应避免政策“一刀切”精细化管理,自顶向下在国家、省级、城乡、园区、企业及设施六个层级,应用能源互联网“三横四纵”技术体系,通过技术经济分析(TEA)、综合效益评估及市场机制,推进能源互联网案例落地。
第8场
【时间】:6月11日
【题目】: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经济性应用
【报告人】:延星,博士,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研究员,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技术副总监,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互联网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电机工程协会高级会员,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协会会员,金钥匙国际荣誉协会(Golden Key)会员,工程师之戒(Iron Ring)会员。
【内容简介】: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储能的种类与应用;储能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总结。
第9场
【时间】:7月2日
【题目】:清洁能源并网与储能技术
【报告人】:訾振宁,工程应用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负责综合能源系统研究咨询和技术开发等工作。曾经就职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从事柔性输电和优质配电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二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参与电力行业标准编写两项。
【内容简介】:报告将介绍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与储能,储能技术用于清洁能源并网的情况。适用于储能上下游企业、行业专家、研究院所,以及从事电网规划、建设、能源服务、新能源开发、工商业微网建设、售电领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以及节能改造相关从业人员。
第10场
【时间】:7月3日
【题目】:能源互联网规划平台与运营管理平台研究
【报告人】:黄文瑞,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清华-港华区域综合能源规划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能源互联网规划、运维与评估。先后参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各类能源互联网规划项目20余项,多次发表文章,多次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
【内容简介】:1)研究背景介绍;2)能源互联网规划方法介绍及平台演示;3)能源互联网业务介绍及运营管理平台演示。
第11场
【时间】:7月24日
【题目】: 能源互联融合发展浅谈
【报告人】:徐双庆,产业发展与标准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研究。曾就职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等单位,从事油气行业温室气体核算、气候变化政策、低碳发展战略等相关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多个,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参与相关标准编写多项。
【内容简介】:报告简要回顾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梳理了当前能源互联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包括一次能源企业的业务扩展、电气化交通、汽车行业发展、未来氢能利用,以及智慧城市等方面的趋势和看法。
第12场
【时间】:8月14日
【题目】:区块链在电力能源交易中的应用
【报告人】:蔡元纪,能源战略与运筹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改革、能源区块链、能源政策等。参与能源互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商业模式研究、机制体制规划等方向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
【内容简介】:1)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2)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现状;3)区块链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场景;4)区块链的应用限制。
第13场
【时间】:8月21日
【题目】: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进展及关键问题研究
【报告人】:刘学,能源战略与运筹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规划等。深入研究国内外电力现货市场规则设计以及核心算法,曾深度参与跨区跨省电力中长期交易细则编写、华北区域输配电价核定、部分现货试点省份(区域)方案以及实施细则撰写与评审等工作。
【内容简介】:1)国外电力市场建设经验;2)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3)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第14场
【时间】:9月11日
【题目】:电力市场机制设计的逻辑和思考
【报告人】:姜楠,能源战略与运筹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电力市场、能源政策等。深度参与国内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在电力市场建设方案、规则设计等工作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市场机制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具有较为深入的接触和理解。
【内容简介】:1)国外典型电力市场的模式分享;2)对于电力市场机制设计的思考;3)近期我国电力市场模式的讨论。
第15场
【时间】:11月6日
【题目】:公共场所用电管理的实践与总结
【报告人】:张罗平,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副教授,清华同方总部信息中心主管。长期从事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健康管理领域工作,积累多年创新开发经验,跨界整合实现能源互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出能源互联网插座,打造出“公共场所用电精细化管理商用云平台“。
【内容简介】:报告就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数字化建设中涉及的关键技术、现有的应用案例、存在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享,提出了区别于燃油车发展、从分布式角度出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思路,介绍了结合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物联网插座硬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