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9日“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组”工作启动会于北京正式召开。学组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及南瑞集团共同组建。学组推选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互联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程林为学组组长,重庆大学谢开贵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李化强副秘书长为副组长,推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鹏教授为学组特约顾问。
图:颁发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组委员证书
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业委员会李化强副秘书长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委会宣布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组工作正式启动,并宣贯专业学组管理办法、学组专家工作条例。李化强强调,学组须按季度提交工作进展和相关成果,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学组工作会议,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组也将联合组织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士,开展标准制修订、信息沟通、技术交流、成果应用、申报奖项及技术咨询、创新基金等相关工作。
图:宣贯学组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程林副教授作为学组组长,介绍学组职能定位及发展思考,并组织学组委员讨论审议学组2018年工作计划。学组旨在通过电力系统可靠性理论创新与推广、可靠性技术提升与应用、可靠性管理体系与行业标准建立,实现学术带头、企业智囊、行业引领三个目标,助力电力系统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动能转换,促进形成面向客户多形式电力产品服务。2018年计划建立电力系统可靠性微信公众号、建立学组内部交流技术刊物、开展企业咨询、组织召开学术会议。曾平良千人等与会专家为学组工作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发挥学组的学术带头作用,扩大其影响力,学组可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建立专题,参与高校电力系统自动化年会并举办主题讨论,邀请发电企业与其他高校研究团队加入,加强与企业、生产单位沟通协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提高产业转化能力等。
图:学组职能定位及发展思考
图:学组工作计划讨论
在此次学组工作启动会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鹏教授做了电力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前沿及展望特邀学术报告,并对学组工作提建议。王鹏教授分享了他对当前电力系统框架和发展趋势的见解,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交直流混联电网建设,以及电动汽车与储能不断升级的智能微电网发展,电力系统由以电力变压器为中心转变为以电力电子为中心,可靠性研究是电网韧性的重要组织部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王鹏教授希望学组可以进一步发挥其学术凝聚力,打造国内的电力系统可靠性生态圈,集合天气检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在深度融合的综合信息平台之上开展可靠性评估工作。
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鹏教授学术报告
随后,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互联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副教授程林发布电力系统可靠性云平台,平台提供潮流计算、发电系统可靠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及主接线系统可靠性云评估服务,借助在线的绘图工具、智能分析模块及可视化展示环节,满足学术研究、课程分享、工程应用的不同需求。
图:可靠性云平台界面
图:电力系统可靠性学组委员合影
相关链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能源互联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在能源互联网规划、以可靠性为中心的主动配电网规划研究及相关技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提出了包含区域枢纽能源站、分布式能源站、用户微能源系统的层级化能源互联网规划思路与方法,形成了多能源耦合系统规划建模基础理论和规划评估方法,提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新型电力储能的优化配置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发了能源互联网规划云平台,全面支撑能源互联网规划业务。研究团队率先推动国内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开展,完成了北京海淀北区能源互联微网规划、四川天府新区能源互联网规划、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能源互联网规划、东莞松山湖综合能源示范区规划等项目。针对高可靠性智能电网建设需求,深入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理论与可靠性提升技术,建立条件相依的时变可靠性模型,提出以状态空间分割、快速排序、环 - 辐网解耦为核心的可靠性评估快速算法,开发了大电网可靠性风险评估平台,包含全电压等级序列电网规划评估、电网运行可靠性评估、连锁故障风险评估等功能模块,可实现对 5000 节点以上大电网快速、准确的可靠性评估。研究团队还开展了适应于主动配电网特点的低成本全局全动态测量及控制系统 IDU(智能分布单元)以及有源快速切换装置,并已在北京延庆、福建厦门等地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