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信,我国著名的电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IEEE Fellow,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5年7月21日,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高峰副院长、院长助理陈启鑫副教授与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刘敦楠副教授一行代表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课题组拜访了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周孝信院士,就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和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二个支撑课题的相关内容向周院士请教学习。
首先,课题组一行就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二个支撑课题进展情况向周院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一开始就定位于从我国宏观能源战略层面出发,于今年4月份成立了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专家组。在能源局科技司的组织领导下,召开了若干次能源互联网研讨会,听取了包括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一些互联网企业和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的多方意见。曾鸣教授指出,在这几次会议上,能源局科技司主张各方在统一的框架下研讨,针对我国能源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技术手段能够解决那些现实问题来发表意见。经过了若干次研讨和实地调研,最终确定了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二个支撑课题的研究方向。
随后,高峰副院长与陈启鑫副教授着重介绍了支撑课题研究中的科学问题。清华大学承担了十二个支撑课题中的六个子课题,包括能源互联网的形态架构、关键技术、技术标准、市场机制、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与试点示范等,并就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要点与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步骤向周院士进行了汇报。为了做好这几个关键性的支撑课题,清华大学充分发挥了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学科交叉的优势,汇聚了校内近10个院系数十名能源、信息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并组织了20多个学界、行业界相关单位进行了联合研究。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清华大学采用了“众创”的新型组织方式,广泛汇聚了各方的思维与观点,形成了一个创新性、开发性的研究体系。目前,这个体系依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的建制,还在不断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刘敦楠副教授则就目前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向周院士进行了请教,希望周院士从我国能源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的宏观战略角度出发,给相关课题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指导。
周院士说,当前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很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对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表现出极高的关注程度。周院士认为当前我国能源系统面临着两大挑战,第一,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二,如何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就目前来看,大家的一个共同认识就是能源系统要向着多能源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且这个多能源系统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他认为,能源互联网的本质是一个能源网,这个能源网要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以智能电网为骨干,把智能电网进行扩展和延伸,发展成为综合能源系统。他进一步指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第一个层次,实现多种能源的互补、耦合。能源互联网绝不是单一能源网络,是以电力系统为中心的智慧能源网。
第二个层次,借鉴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我国能源电力系统。某种角度上来说,电力系统是最具有互联网特征的网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一些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比如说互联网中信息的多途径传输、信息缓存等,我们可以借鉴互联网中一些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发展完善我国未来的能源电力系统。
第三个层次,能源互联网要有合适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机制。以终端用户需求为导向,使得用户用能更加方便快捷,给予用户用能更多的选择权。
课题组专家还就一些其他问题向周院士请教。通过周院士对相关问题的解答,课题组对于当前课题研究中所产生的疑惑和遇到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周院士也表示双方交流很愉快,希望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能够尽快出台,促进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发展,推动我国能源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