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扫码浏览手机版
English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除了特高压,电网企业在新基建中更应该干什么?

发布日期:2020-03-15

从中央政治局多次提出后,“新基建“一跃成为近期最为火热的关注焦点。作者长期关注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动态,从事能源数字化转型和能源互联网路径研究。本文为系列研究成果之一,仅对本领域重点行业-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阐述一些个人观点,不代表研究机构的意见。


一、新基建剑指稳增长与稳就业


区别于传统“基建”,“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七大领域: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疫情背景之下,启动“新基建”的首要意图明确:稳增长、稳就业,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

综合各地投资计划,目前国内对“新基建”投资规模已经高达三十多万亿元。在电网基础设施领域,直接相关的是特高压。特高压建设主要是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投资。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官方报道:2020年初步安排电网投资4000亿元以上,可带动社会投资8000多亿元,整体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全年特高压建设项目明确投资规模1128亿元,可带动社会投资2235亿元,整体规模近5000亿元。因此,电网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规模、稳定社会发展预期等,将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主动作为,保障电力保障和复工复产,受到广泛赞扬。


二、电网企业回到了“特高压时代”?


从2020年投资比例中,看到特高压占国家电网投资的28.2%,因此人们要问,电网企业回到了几年前的“特高压时代”?

客观地讲,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扰动。时间回到疫情之前的2018年。

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浙福特高压交流等十项典型电网工程投资成效监管报告》,提出六条监管意见,主要是投资高、效率低、部分可靠性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

2018年9月,中国工程院向国家能源局报送了《我国未来电网格局研究(2020年)咨询意见》。意见明确:继续坚持以六大区域电网(华北、东北、华中、华东、西北、南方)为主体,区域电网之间以直流异步互联。不建议建设“三华(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同时,也肯定了特高压直流工程在远距离输送西部水电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

2019年国家能源局核准了系列特高压工程,其中就包括此次涉及到的华中日字形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路。

2018-2019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频繁换帅,特高压受重视程度逐渐回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经营理念发生重大变化。

2019年12月,国家电网印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826号文),据通知要求:充分认识严控电网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产出定投入,严控电网投资规模;狠抓亏损治理,亏损单位不再新增投资;聚焦效率效益,加强电网投资管理。

2019年12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的“稳投资保民生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对社会公布:国网全面完成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任务所降低的用户成本负担641亿元。2019年预计完成的电网投资4500亿元。


三、疫情下电网企业的经营压力只增未减


疫情对电网企业经营指标的影响巨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体现于全社会全年用电量有下降可能。从当前统计情况看,1月份,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488.2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11%;上海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11.2%;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297.4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94%。从恢复情况看,“国家电网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显示,截至2月28日,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内(除湖北),各地区复工率均已超过50%。因此,有预测,疫情将导致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减少约2263.7亿千瓦时(2019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约72255亿千瓦时,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3月底全国全社会日电量可接近常态。

另一方面体现于让利。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采取支持性两部制电价政策 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随之出台八项举措,减免电费约489亿元,支持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南方电网公司也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供电服务保障举措。

因此,疫情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压力只增未减。新基建下,如何提高特高压经济收益和安全运行水平成为电网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即便没有疫情发生,从长远来看,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用电需求和消费方式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既存在用电需求放缓的大趋势,也有着落实中央部署,降价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增一减“考验着电网企业的经营能力。


四、只有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提质增效


从数字技术发展历程来看,能源部门是数字技术的早期采用者。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的电力公司是数字化的先驱,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电网管理和运营。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长期以来也一直使用数字技术对勘探和生产资产进行建模。2000年左右,我国电力通讯网络初步建成,电网生产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始上线,解决了电网业务过程的信息化问题。随后2009年左右,以智能传感、智能设备和特高压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兴起直到现在。电网公司长期进行着智能电网的技术创新,积累了丰富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但是从数字化转型理论来看,笔者认为还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


1、ICT建设不是数字化转型


工程技术人员津津乐道于ICT建设,但ICT建设不是数字化转型,数据价值变现才是数字化转型。这是手段与目标的区别。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全球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变。面对全球重大变革,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2000年,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 在2015年首次提出建设 “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数字数据和平台。

在联合国《2019数字经济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的规模估计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5%至15.5%之间。从数字数据来看,代表数据流的全球互联网协议(IP)流量从1992年的每天约100千兆字节(GB)增长到2017年的每秒45,000千兆字节。从数字平台来看,能够促进交易、建立网络以及信息交换,因此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世界上七个“超级平台”—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脸书、腾讯、阿里巴巴—占据了全球数字平台总市值的三分之二,而且这些数字平台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常强劲的市场地位,例如:谷歌拥有大约90%的互联网搜索市场;脸书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社交媒体市场;在中国,微信(腾讯所有)拥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其支付解决方案与支付宝(阿里巴巴)合起来几乎占领了中国整个移动支付市场;阿里巴巴拥有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近60%的份额。数字平台已经成为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甚至命运的利器。

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与数字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能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发展路径是通过引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打通信息流、能源流和价值流,实现电网向内整合电力生产消费全链条,向外拓展到整个能源价值链和数字生态,并且和社会治理、金融体系的高度融合。其根本目标是将世界上人类制造的规模最庞大的物理电力网络通过数字经济模式实现价值最大化。


2、促进社会全面认识数字电网的价值


国际能源署认为,能源数字化是指能源系统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日益应用,包含了三个基本要素:数据、基于数据的洞察分析和万物网络互联。未来的数字化能源系统能够确定谁需要能源,并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能源。

我国能源转型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正在到来,电网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通过“源-网-荷-储“互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能源系统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可获取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数字化也在改变市场、商业和就业。


3、塑造能源电力领域平台型企业


电力生产消费的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过程控制、供需互动过程,不仅有丰富的物质流、能量流,而且还蕴藏着极为可观的信息流。数字数据是所有迅速出现的数字技术的核心,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和所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所以,以数据驱动构建企业平台为中心的数字经济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各个行业的领先公司所采用。电网企业具有先天优势,掌握最全面的电力信息。塑造能源电力领域开放共享型的平台,对接工业互联网,不仅提升电力装备制造水平,而且自身凭此优势能够提升在综合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电力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不仅在于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节流”,更在于跨领域业务拓展的“开源”。


4、电网企业具有扎实的数字化转型基础


回归“新基建”视野。电网企业已经在电力杆塔与5G基站共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应用实践,例如:新能源预测、无人机作业、机器人巡检、变电站智能运维、电力大数据的疫情复工指数等等。国家电网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连续在央企中排名第一,成为创新型楷模。从数字化转型来看,电网企业还需要从工程技术视野切换到新经济角度,梳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企业目标和技术路径。只有转变思维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的特高压电网建设,通过复工在建项目,加速核准项目,能够实现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发挥积极影响。近期需求来看,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提升特高压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风物宜长放远量,我们更应该看到,此次疫情对能源电力基础设施行业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挑战。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带来历史机遇。电网企业应乘“新基建“之势,加速数字化转型,迎接数字经济时代。



重要参考链接:

1.发挥特高压产业带动力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11日,

http://www.sgcc.com.cn/html/sgcc_main/col2017021449/2020-03/11/20200311191648319438800_1.shtml

2.疫情影响下经济恢复态势跟踪. 发布时间:2020-03-05,

http://www.chinapower.com.cn/xw/pyq/20200305/9656.html



赵东元,博士,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研究室主任。从事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方案、能源技术装备研究。正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面向国家能源安全的智慧能源创新模式与政策协同机制研究》、国家能源局《新能源电力系统发展及其技术装备创新支撑研究》以及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课题研究。

联系方式:18612978974   zhaodongyuan@tsinghua.edu.cn



相关附件